『先開始試著改變腦袋,才有機會改變口袋』
這篇報導說一對30歲的年輕夫妻,
生活在台北,2人年收入250萬,不敢買房、不敢出國、盡量吃得簡單,省吃儉用只為了讓生活品質好些,存點老本好安享晚年。對國家的未來失去希望,也不敢生小孩,擔心孩子生了,將來也是吃苦。
看了一下底下的網友留言,果然一樣精彩。正反雙方激烈論辯,問候父母的問候父母,拜訪人家祖宗的也毫不客氣。
但是很奇妙的是,悲觀的總是那些沒生的,樂觀的都是有小孩的。不知道是因為悲觀造就不生,或是樂觀讓人願意肩負生育的責任?
坦白說,這一輩的年輕人,多半想的是自己,「想要有自己的空間」「不想照顧小孩很辛苦」「賺不了那麼多,養不起」「只想爽,不想養」絕大部份聽得到的理由都是為了自己。
甚至還有網友說:「父母那一輩生那麼多,是因為剛好遇到台灣經濟起飛,未來充滿希望,所以才敢生。」
我看了差一點沒吐血,如果你認真回想你的小時候,有多少子孫滿堂的家庭生活其實也都不怎麼好,都只是勉強能過得去,偶爾只有慶典節日才有魚有肉可吃,但是那個年代為什麼還願意生到 5個 6個甚至 10幾個?幾百幾千年前,戰火連天民不聊生,不也是一樣很努力的生?
我想,在那個年代大家應該都很樂觀積極,都相信生得下來就一定養得活養得起,大家生那麼多,就是為了讓經濟更好,哪怕再苦,就算再多生一個也撐得過去。
不相信的話,可以去問問你的父母,為什麼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沒有很好,還要生小孩,而且還生個 3、4、5、6個,你聽到的回答一定都是喜悅的、樂觀的、積極的,就算再無奈,他們也覺得會有出口。其實,那才是你的父母、阿公阿嬤那個年代能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精神。
人生沒有那麼複雜,你覺得生小孩養小孩是沉重的,僅管你再有錢,國家經濟前景再好,你還是一樣會覺得沉重。你只想要養得起、給得了幸福才敢生,那是在自欺欺人,難道你認為人生一趟,可以完全不遇到疼痛苦難嗎?既然沒有完美的人生,為什麼你覺得沒辦法完美你就不生?
======= 設個分隔線,日後好相見 =======
如果你也跟我一樣,希望財務自由、人生自由,
有更多的時間做我們想做的事然後又不用被金錢所煩腦。
你可以加入我們,一起討論找尋那個適合你的方法。
『菜鳥學投資』← 對股市完全不懂但有興趣的人
『菜鳥學投資』← 對股市完全不懂但有興趣的人
『1491$財富密碼¥』← 對多增加一種以上收入有興趣的人
股票;投資;理財;被動收入;賺錢;被動收入來源;現金流;富爸爸窮爸爸;羅伯特清崎;致富;財務自由;期貨;選擇權;怎麼開始;一例一休;找工作;人力銀行;借錢;銀行;網路賺錢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